执政之要,首先在于人才。尤其是领导干部,作为“关键少数”,更需要有关键作为。
9月7日,青岛市召开全市区(市)、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会议,山东省委常委、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。
会上,陆治原指出要突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,着眼事业发展需要,扩大选人用人视野,科学统筹选配。要突出选优配强党政正职,坚持好中选优、优中选强,注重岗位历练、实践锻炼,强化优势互补、合理搭配。
而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其关注的重点,在讲话中陆治原也提到要突出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,坚持标准、讲求质量,不拘一格、大胆使用。
透过陆治原的发言可以看到,干部队伍的水平高低,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从陕西到辽宁再到青岛,陆治原始终有一套自己的“用人观”。
9月7日,青岛市召开全市区(市)、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会议,山东省委常委、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出席。
图片来源:青岛新闻
会上,陆治原强调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,选优配强堪当时代重任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。要突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,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,坚持实践实干实绩,坚持群众公认。要突出增强班子整体功能,着眼事业发展需要,扩大选人用人视野,科学统筹选配。要突出选优配强党政正职,坚持好中选优、优中选强,注重岗位历练、实践锻炼,强化优势互补、合理搭配。
而对于年轻干部的使用,陆治原也提出要突出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,坚持标准、讲求质量,不拘一格、大胆使用。
透过陆治原的讲话可以看到,围绕干部队伍着墨颇多,而这实际上是其一直以来执政理念的延续。
陆治原的政治生涯从陕西起步。他曾先后在榆林以及渭南担任市长或市委书记。在其主政期间,干部队伍建设就是陆治原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,对于干部队伍建设,陆治原也有一套自己的“用人观”。
担任榆林市长期间,陆治原曾提到权力是把双刃剑,只有干净做事,才能一生平安。一个领导只有把使命看得很重,才能稳稳地落在百姓心中。
因为在家乡主政缘故,有人打着陆治原亲戚、朋友的名义,在一些县区、部门要项目、要资金。对此,他在公共场合多次强调,一旦有人再打着旗号来,无论真假,不予接待,不给情面,更不允许给好处!
并且,陆治原将拒绝“人情干扰”放大到榆林市各县区政府以及工作部门的干部队伍,坚决抵制一切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、谋私利的行为,并对借领导名义、打领导旗号要求办私事、谋私利的,不管身份真假,一律做到不见、不理、不办。
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的执政思路,在陆治原日后的执政生涯中不断延续,并产生了新的内涵。
担任渭南市委书记期间,陕西日报曾刊登陆治原署名文章《为干事者撑腰,让平庸者腾位》,深化“干部就要干事”这一根本。
一方面,陆治原提到要旗帜鲜明激励“能者”,树立“让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干部得褒奖、获重用”的鲜明导向,通过评优评先、考核奖励以及选拔重用等手段,实现“能干者上”。
另一方面,形成勇于担当宽容“错者”的良好氛围,建立容错纠错机制,鼓励干部探索、宽容干部失误。但同时,陆治原强调要依法依规处理“庸者”,使“能下”成为硬规则。
陆治原认为,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保障,干部队伍必然缺乏活力。“能上能下”机制,重在让不适应、不作为的干部受惩戒、让位子,警示各级干部时刻保持“赶考”状态。
对于下来的干部,陆治原表示并不意味着置之不理,而是要在及时指出问题后,改进工作,后期如果经过考核,可以重新启用或重用,真正形成能上能下、能下又能上的良好机制。
对于这一机制的实践,陆治原并没有停留在纸面上。
渭南市“作风建设年”动员会开场,播放了一段暗访专题片,其中内容直指部分干部作风问题。会后,专题片中所涉及的相关违法乱纪干部,均受到了免职、行政记过等相应处分。
另据2016年陕西新闻联播报道,渭南运用鼓励激励机制调整“上”的干部有113名;贯彻能上能下机制,调整“下”的干部61名;贯彻容错纠错机制,对6名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继续提名。
其对于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高标准、严要求,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“不留情面”。但一个区域想要发展起来,首要就是看人,尤其是那些“关键少数”,更是成为引领一个区域发展的风向标。
“去年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增速,我们都位于全省中游水平,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比上不足的消极心态,我们一些县(市、区)和部门,存在目标不高,不求最好最优,但求得过且过的现象,要实现追赶超越,我们必须拼字当先,奋力在区域竞争中争先进位。”
2016年度渭南市总结表彰大会上,陆治原如是说道。在他看来,干部队伍树立积极的干事导向,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。
随后,伴随其履新辽宁省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,对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念,又有了进一步深化。
2019年,中国组织人事报发表陆治原文章《锤炼过硬政治品格》。
陆治原写到:要坚持以“贡献论干部,实绩用干部”,把敢不敢扛事、愿不愿做事、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、评判优劣、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,把干部干了什么事、干了多少事、干的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,切实把那些敢于负责、勇于担当、善于作为、实绩突出的干部用起来,让广大干部真正明白“官”不是跑出来的、不是熬资历熬出来的,而是靠忠诚、靠能力、靠真本事干出来的。
其主政渭南期间提出的一系列选人用人机制,在辽期间同样有所延续。如:不断健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,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、能上能下挂钩,充分发挥好考核的“指挥棒”“风向标”作用……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要“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,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,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”。
大力选拔年轻干部在陆治原的“用人观”中,也有了重点体现。
他曾在《中国组织人事报》发表题为《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》的署名文章。
其中提到,要有计划、有目的地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矛盾多、任务重、困难大的关键岗位,以此帮助年轻干部成长提高,并根据每个岗位的需求和每个年轻干部的特点,深入分析“该用谁”而不是“谁该用”,把合适的干部放到适合的岗位上,让干部在其位、谋其政、履其职、担其责、成其事。
伴随陆治原履新青岛市委书记,干部队伍建设依然是其主政地方的重要抓手之一。
在青岛市领导干部会议上,陆治原从五方面阐述自己的执政理念,其中第四点,便是“崇尚实干实绩,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”,明确要发扬马上就办和钉钉子精神,办实事、出实招、求实效,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。
这实际上与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对青岛干部提出的“坚决防止自我满足、自我陶醉、自我封闭”的新要求有内在关联性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1年同样是青岛的“项目落地年”,在前期狠抓项目落地的语境下,今年上半年青岛交出了固投同比增长11.7%,两年平均增长7.8%。其中,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.8%,两年平均增长18.5%的成绩单。
狠抓项目落地为青岛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,这股势头要在下半年延续,显然需要纵深推进项目落地,而如何让项目真正落地,“关键少数”当是关键。
图片来源:青岛新闻
再看陆治原履新青岛市委书记后的第一站,选在了胶州,选在了上合示范区。作为青岛承载的“国之重任”,近年来上合示范区的发展似乎总是差点意思。
尤其是今年8月6日,刘家义主持召开省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,他指出部分工作抓得不够紧不够实,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足,示范区建设亟待加速提质增效。
因此,在胶州市调研期间,陆治原围绕干部队伍建设,提出“以干成事论英雄、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、以高质量发展项目论业绩,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”。
确实,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是招商引资,政府服务工作做得是否到位,直接影响营商环境的质量。
营商环境影响的是企业对城市投资的兴趣,政商环境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最终决策。营商环境与政商环境这两个无形的“环境”,是城市竞争过程中的软实力,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城市未来能走多远。
上合示范区不仅关乎青岛对外开放大局,同样也代表了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成色。对于这样的“国之重任”,“关键少数”的确应该肩负起更大的责任。
0人参与0评论